sgr 寫:TS-65是有一些明顯的使用痕跡,只是縮圖後不明顯,
TS-65,FC-65我看製造號碼,大約都有30年了,
我也30多歲,並不是第一手,
不過我從小就喜歡把玩望遠鏡,但當時經濟環境不好,
所以現在使用時會特別珍惜,儘量避免碰撞或括花.
大家年紀也相若.
我從小學時代愛上天文, 逢週末就跑到圖書館找尋製作天文望遠鏡的方法, 最後只能用眼鏡片造出一台紙筒望遠鏡看月亮. 之後老師教磨鏡, 12歲那年半了6個月磨好一片100 f7 牛反, 裝起來效果很一般. 到5年前終於拿出來重新拋光,製作成1/10波長的拋物面, 去年買了個2"羽毛調焦, 重新裝起來了, 當時跟Starlight Instrument訂個140mm直徑鏡筒用的調焦筒底座時, 他們很胡疑的再三跟我確認是否尺寸有誤, 大概沒有人會為一台100mm牛反訂羽毛調焦吧

一年後唸中二時, 終於有機會買一片日本Astro製的100 f6牛反主鏡, 花了很多功夫裝起來, 做了很多觀測, 包括過近日點前首次過到哈雷彗星, 彗核是特別清晰, 彗髮結構是很明顯, 也拍過月全食, 又看過大衝日下的火星大流沙地貎, 土星光環全開下的清晰卡西尼環縫, M42也看到是碧綠色的。
到了15歲那年, 才得家裡資助, 買了一台二手的Astro 76 f12折射鏡,因為配備了赤道儀,又有比較好的刻度盤,於是做了很多很經典的實習,例如以漂移法去調極軸、以刻道盤的赤道赤緯差去找暗天體或日間找金星水星, 因為其穏定的光學性能,我一直很高使用率的用到大學畢業。這台鏡到今天還在手上, 現時我已沒多使用這台望遠鏡, 但架在白鷺湖天文台用來作太陽投影, 供教學及童軍活動之用。而最近年一次讓我難忘的觀測,是2003年8月下旬火星60000年最大衝的那段時刻,我在白鷺湖天文台內用300牛反及這台76折射來回對照看火星,在TMB Monocentric 4mm目鏡的配合下,228x下的火星極冠、大流沙地貎就是那麼清晰。
當年不太懂得保護這些望遠鏡, 但幸虧那時代的日本望遠鏡造工很扎實, 除了外觀有些損傷外, 光學成像還是保持一樣水平的.
個人來說很欣賞身邊某些朋友, 其望遠鏡有很高的使用率而同時又能保持成色良好, 相比之下我就粗獷得多了, 唯一比我更粗獷的是cafe上某同好, 他的Ethos及Mono目鏡都是放在石地上到滾處的
